陳永衛
(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, 江蘇 淮安 223002)
摘 要:淮鋼高爐噴煤通過技術改造,實現了 4 座高爐集中制粉、噴吹,遠距離輸送。高爐由噴吹單一無煙煤到煙煤混噴,混合煤粉揮發份由 17%穩定到 25%,并經操作優化,煤比由 142 kg/ t 到 165 kg/ t 的技術進步,為節能減排、降低生鐵成本創造了條件。
關鍵詞:高爐 噴煤 遠距離輸送 置換比
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 (全文簡稱淮鋼)4 座高爐 (3 號、4 號為 450 m3,5 號、6 號為580 m3 ),分別投產于 2004 年和 2007 年,并在各自高爐附近的場地同步建成 1 號、2 號兩套獨立的無煙煤噴煤系統,實際能力分別為 3 號、4 號高爐每座9~12 t/h,5 號、6 號高爐每座 14~16 t/h,高爐煤比一直穩定在 142 kg/t 左右。隨著高爐的不斷強化,以及成本壓力不斷加大,旨在實現高比例煙煤混噴,并逐步提高煤比的技術改造攻關,于 2018 年 10 月開始實施。目前達到了高揮發份煙煤比例 50%,煤比為165 g/t,實現高爐生產節能減排、降本的目的。
1 系統改造
由于 1 號、2 號噴煤系統對各自高爐而言,制粉能力不能滿足強化后高爐用煤能力,且 1 號噴煤系統設備老化,改造為煙煤混噴不經濟。故在 2 號噴煤附近新建 3 號噴煤系統供 5 號、6 號高爐,其投產后,改造 2 號噴煤供 3 號、4 號高爐。并堅持如下技改原則:
1)改造過程不影響高爐噴煤。
2)改造后系統能滿足混合煤揮發份≥25%,4 座高爐在利用系數 η=4.1 t/(m3·d)的情況下,煤比正常達到 180 kg/t 最大 200 kg/t 的能力。
3)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設備,以節約改造費用。
4)2 號噴煤系統因距 3 號高爐 550 m,改造后仍實現集中制粉噴吹,能遠距離濃湘輸送不堵管,且利用現有空壓站裝備,節約氮氣消耗。
5)實現四座高爐制粉、噴吹控制室合一,集中控制,實現減員增效。
主要技改特點為:
1)為提高煤的置換比,節約運行成本,噴吹輸送介質使用了壓縮空氣。改造后噴煤系統,因沖壓、均壓使用了氮氣不再用壓縮空氣,故盡管噴吹距離增加、噴吹量增大,但經計算利用了原噴煤空壓站作噴吹氣,增加制粉耗氮氣 10 m3 /t 鐵。
2)將原 2 號煤棚延長 15 m,作為 2 號、3 號噴煤系統共用無煙煤煤棚;在其西側新建一個 33 m×50 m 儲煤棚,配 2 臺 5 t 抓斗行車,作為 2 號、3 號噴煤系統煙煤棚。3 號噴煤系統在兩煤棚之間新建煙煤和無煙煤 30 m3 的配煤倉各 2 個,將原 2 號噴煤的三個配煤倉之一,改造成 2 號噴煤系統煙煤配煤倉。
3)為 3 號噴煤系統設計 1 臺 8 m3 煙氣爐,同時經高溫引風機引用 5 號、6 號高爐的熱風爐廢氣,兌入 2 號、3 號噴煤煙氣爐作為制煤粉干燥介質,并使用 N2 作為流化均壓介質,均壓放散的氮氣直接接入煤粉倉,并增強了系統密封性,從而控制制粉系統w(O2)≤6%,最大不大于 8%。
4)因噴吹系統集中,正常 2 號噴煤兩個噴吹系列供 3 號、4 號高爐,3 號噴煤兩個噴吹系列供 5 號、 6 號高爐,但通過噴吹管道互聯,可實現每個噴吹系列分別向四座高爐噴吹煤粉,提高了系統可靠性與作業率。
5)對制粉系統的中速磨機入口、出口、布袋收粉器入口、出口進行在線溫度、CO 及 O2 含量不間斷循環監測,并與緊急充氮等措施實現自動聯鎖。設計了安全防爆、計量調節與自動控制、噴煤總管與支管堵塞報警、安全連鎖。
6)改變磨煤機動態分離器為靜態分離器,提高設備穩定性。
7)因 2 號噴煤系統距離 3 號、4 號高爐 550 m,采用了遠距離濃相輸送,管道采用兩級變徑、設置檢測加助推器防堵技術,實現直接噴吹,節約了噴吹站與制粉分開所消耗的大量氮氣。同時擴大了 3 號、4 號 爐爐前煤粉分配器能力。
2 提高煤比及置換比措施
改造后 2 號、3 號噴煤系統通過 1 年多的完善、技術攻關與經濟性分析,噴煤能力逐漸達到了 3 號、 4 號高爐 13~15 t/h,5 號、6 號高爐 17~19 t/h,高爐煤比穩定到 160~170 kg/t,高揮發分煙煤比例基本穩定在50%,混合煤揮發分控制在 24%~25%。主要措施如下:
2.1 高爐使用大礦批四環布料
增加 5 號、6 號高爐溜槽長度 300 mm,進一步發展中心、抑制邊緣氣流,提高高爐受煤能力及置換比。目前高爐裝料情況如表 1。
2.2 提高爐頂壓力
3 號、4 號爐由過去的 120 kPa 提高到 140 kPa, 5 號、6 號爐由過去的 150 kPa 提高到 180 kPa, 減少爐塵吹出及提高煤氣利用。
2.3 提高入爐風溫
通過改造 3 號、4 號爐送風裝置,使直吹管在無水冷的設置下,能適應 1 250 ℃高風溫;優化熱風爐燃燒 - 送風制度,采用半并聯送風等工藝,一年來風溫提高了 35 ℃,補償煤比提高在風口需要的熱能。
2.4 提高煤在風口前的燃燒率
提高了富氧率,以提高煤在風口前的燃燒率。期間通過不同的煙煤配比,分析了煤比、混合煤揮發分與干法除塵灰含碳量趨勢,試圖找出最佳煤比及煙煤比例,但在煤比低于 170 kg/t、煙煤比 50%內沒有發現顯著的關聯,隨著風溫、富氧的提高,干法除塵灰含碳量有降低趨勢,如表 2。
2.5 保證全風口噴煤
發現煤槍等問題不能噴煤,應及時處理,不噴煤的風口一般不超過一個班。保證爐缸均勻活躍。經過技術改造和操作攻關,淮鋼高爐在使用燃料條件一般的情況下,實現了高爐長期穩定順行。淮鋼燃料情況表3。
雖然煤比及煙煤比例的大幅度提高燃料比有上升趨勢,但因煙煤比無煙煤及焦碳價格低得多,成本是大幅下降的,而且通過創新提高風溫、富氧率等措施,煤的置換比得到明顯提高,仍然能取得先進的技經指標。主要技經指標如表 4。
3 結論
1)淮鋼噴煤通過技術改造,實現了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設備,過程不影響高爐噴煤,能夠混噴高揮發份煙煤,達到遠距離輸送,提高供煤能力的目的。
2)經技術攻關與經濟性分析,通過優化布料、提高風溫、頂壓、富氧率等技術措施,及全風口噴煤細化管理,在燃料條件一般的情況下,實現了高煤比、低燃料比、高爐長期穩定順行的目的,為節能減排創造了條件。
3)在淮鋼目前條件下,煤比低于 170 kg/t、煙煤比 50%內,增加煤比及煙煤比例,沒有發現干法除塵灰含碳量顯著提高,隨著風溫、富氧的提高,有降低趨勢,燃料比亦隨之降低,操作上應致力于提高風溫、保持 160~170 kg/t 煤比,完全吸收煉鋼多余氧氣,在嚴格控制粉氧含量的前提下,增加煙煤比例、提高煤比,利于降低生鐵成本。